查词语
查词语

縻军

拼音:mí jūn

注音:ㄇㄧˊ ㄐㄩㄣ

繁体:

基本解释

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孙子·谋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李筌 注:“縻,绊也。不知进退者,军必败,如绊驥足无驰骤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九军阵法》:“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则兵不復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 孙武 所谓‘縻军’也。”

基本含义
縻军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制度,即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纳入中央政权,统一管理和驻军。也可比喻控制、调遣、驾驭他人。
详细解释
縻军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縻军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得以发展和普及。根据制度,中央政权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纳入统治范围,派遣军队驻扎,以维护边疆稳定。縻军制度的实施,既可以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又可以避免边疆民族的反抗和叛乱。
使用场景
縻军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用于比喻控制、调遣、驾驭他人的行为。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控制和操纵他人的行为,或者用于描述一个组织或国家对其他组织或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故事起源
縻军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故事中,虞卿是秦国平原君的宰相,他通过采取縻军的方式,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纳入秦国的统治范围,巩固了秦国的边疆地区。
成语结构
縻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縻是动词,表示控制、驾驭;军是名词,表示军队。
例句
1. 他縻军一方,掌控着整个市场。2. 这个国家縻军了邻国的经济和政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縻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统治者,掌握着军队的驾驭权力,将军队按照自己的意愿调遣和控制,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和边疆管理,可以进一步学习縻军制度的历史背景、发展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縻军,帮助我们掌握知识。初中生:他縻军了整个班级,成为了班长并组织大家完成任务。高中生:政府縻军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大学生:这家公司縻军了整个行业,控制了市场份额。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