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敛散

拼音:liǎn sàn

注音:ㄌㄧㄢˇ ㄙ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餘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明史·靳学颜传》:“ 宋 则準民间正税之数,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社。诚倣而推之……著为令,而岁岁修之,时其丰歉而敛散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积穀》:“敛散出易之际,尤其留心。”

基本含义
指收敛和散开,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变化不定。
详细解释
敛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敛指收敛、收拢,散指散开、分散。敛散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变化不定、不稳定,时而收敛,时而散开。
使用场景
敛散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一致,有时表现出谨慎、收敛的一面,有时又表现出放荡、散漫的一面。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态度或行为有时候不一致或反复无常的情况。
故事起源
据说,敛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散散的人,他的行为举止变化无常,时而谨慎收敛,时而放荡散漫。因此,人们用“敛散”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变化不定。
成语结构
敛散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意义相对的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个性敛散,时而谨慎收敛,时而放荡散漫。2. 这个演员的演技敛散,有时出色,有时平庸。3. 她的情绪敛散,时而开朗,时而忧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一个人名“李散散”相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李散散这个人的行为举止变化无常,时而收敛,时而散开,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敛散的意思。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敛散,有时候很害羞,有时候又很活泼。2. 初中生:这个演员的表演风格敛散,有时候很沉稳,有时候又很放肆。3. 高中生:他的个性有些敛散,有时候很谨慎,有时候又很大胆。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