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僭伪

拼音:jiàn wěi

注音:ㄐㄧㄢˋ ㄨ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 张士诚 有 浙右 时,羣彦多受其宫, 青邱 独屏居 吴淞江 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 白寿彝 《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基本含义
指超越自己身份或能力,冒充他人或伪装成别人。
详细解释
僭伪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僭”指超越本身身份或权力,冒充他人;“伪”指伪装、假冒。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冒充他人身份或伪装成别人的行为。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某人超越自己身份或能力,冒充他人或伪装成别人的情况。可用于日常生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场景。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襄公时,有一个叫做郑袖的人,他天资聪明,才智过人。有一天,襄公突然生病,郑袖乘机冒充襄公,接见宾客,处理政务。当襄公痊愈后,郑袖便被发现了他的冒充行为。因此,人们就用“僭伪”这个成语来形容郑袖的行为。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
例句
1. 他利用伪造的身份证件僭伪成公司高层,企图获取机密信息。2. 这个小偷穿上警察制服,想通过僭伪的方式逃避追捕。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假冒成伟人”,将“僭伪”这个成语与冒充他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僭伪”相关的成语,如“冒名顶替”、“伪装成”等,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假装成我,僭伪地回答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这个人用伪造的证件僭伪成公司的高级经理,企图获取机密信息。3. 高中生:为了逃避追捕,小偷穿上警察制服,僭伪地混入人群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