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庠生

拼音:xiáng shēng

注音:ㄒㄧㄤˊ ㄕ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庠生 xiángshēng
[student] 科举时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不才姓刘,今年二十三岁。府城 益都县 庠生也。——《豆棚闲话》

详细解释

科举时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明 清 时为秀才的别称。 元 柯丹邱 《荆钗记·会讲》:“家无囊橐,忝列庠生之数。” 清 刘大櫆 《吴君墓志铭》:“子一人, 定 ,邑庠生。”

基本含义
庠生指学生,特指读书人。庠生原指古代的学生,后来泛指学者、文人。
详细解释
庠生一词源自古代的教育制度。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庠是指学校,生是指学生。庠生最初指的是在庠学中接受教育的学生,后来逐渐演变成泛指学者、文人。庠生一词多用于形容有学问、有文化的人。
使用场景
庠生一词多用于描述有学问、有文化的人,可以用来形容读书人、学者、文人等。在现代社会中,庠生一词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学术造诣、有文化修养的人。
故事起源
庠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司徒》中,原指在庠学中接受教育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庠生逐渐演变成泛指学者、文人。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教育和学问的传统,以及对有学问的人的尊重。
成语结构
庠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庠”,第二个字是“生”。
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庠生,对于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2. 这位诗人是当代的庠生,他的诗歌深受读者的喜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庠生一词。可以将庠生与学生、学者、文人等相关词汇进行联想,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场景,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古代教育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庠学的历史和发展。你还可以学习更多与学问、文化相关的成语,扩大你的中文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庠生,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2. 初中生:他是班级里的庠生,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3. 高中生:她是我们学校的庠生,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4. 大学生:他是一位有着广博知识的庠生,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敬佩。5. 成年人:他是一位有着丰富人文知识的庠生,经常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发表讲演。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