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鸡口牛后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鸡口”和“牛后”两个词组成。鸡口指的是鸡的嘴巴,牛后指的是牛的屁股。这个成语主要是用来形容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畏缩不前,不敢冒险或勇敢面对。
使用场景
鸡口牛后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胆小怕事,畏缩不前的态度。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工作环境中。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是来自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和楚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齐国的将军带领军队前去攻打楚国,但是军队中有一个士兵非常胆小怕事,他在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躲在了鸡舍后面。将军发现了他的行为后,非常愤怒,对他说:“你连鸡都不如,怎么能为国家出力?”从此以后,人们用“鸡口牛后”来形容胆小怕事、畏缩不前的人。
例句
1. 他一向是个鸡口牛后的人,从来不敢冒险。2. 在困难面前,他总是鸡口牛后,毫无勇气。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鸡口牛后”这个成语与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害怕得连鸡的嘴巴都不敢靠近,更不用说牛的屁股了。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胆小怕事相关的成语,比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老师生气了,立马变成了鸡口牛后,不敢说话了。2. 初中生:在考试前,他总是鸡口牛后,缺乏自信。3. 高中生:面对人生选择,他变得鸡口牛后,不敢冒险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