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ān jiǎn
注音:ㄎㄢ ㄐㄧㄢˇ
繁体:
详细解释
龛剪,古代一种小型的剪刀,用于剪裁金属、纸张等。成语“龛剪”比喻以小失大,得不偿失,形容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的情况。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因为小事而引发大麻烦,或者因为追求小利益而失去更大的利益。可以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
故事起源
成语“龛剪”来源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孟光宗炮烙》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孟光宗贪财好利,为了得到一只小银鞍,不惜交换大银鞍。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犯下了“龛剪”的错误,得不偿失。
例句
1. 他为了追求一点小利益,结果却犯了个龛剪的错误。2. 这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太低,完全是个龛剪的交易。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龛剪”与小利益和得不偿失的情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拿起一把小剪刀剪裁,最后却剪坏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形成了龛剪的场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龛剪”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得不偿失”、“一掷千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一个小糖果,却失去了更多的糖果,真是个龛剪。2. 初中生:他为了追求一点小利益,结果陷入了麻烦,真是个龛剪。3. 高中生:在商业交易中,有时候为了小利益而失去更大的利益,就像是在玩龛剪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