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取象

拼音:qǔ xiàng

注音:ㄑㄩˇ ㄒㄧ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以某事物作为榜样。《庄子·天道》:“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2).取某事物之征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所谓青龙者,东方厥阴之气,其性仁,其神化,其色青,其形长,其虫鳞……其他取象皆如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螣蛇。”

基本含义
从事物的外貌或特征中寻找共同点,以推断或比喻其他事物。
详细解释
取象是指通过观察、分析事物的外貌、特征或行为,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以此推断或比喻其他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借鉴、类比或推理。
使用场景
取象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从一个事物中找到共性,然后应用到其他事物中。例如,可以用来描述学习某种技能或知识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已有的案例或经验,找到其中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故事起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和他的学生齐物论道,庄子说:“取象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他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一只乌龟在一座大山的南面,又有一只乌龟在北面,它们的形状、大小、行动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并不是同一只乌龟。庄子说,通过观察这两只乌龟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推断它们都是乌龟,而不仅仅是这两只乌龟。这个故事成为了“取象”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主语+取象
例句
1. 他通过取象法分析了过去成功企业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业项目中。2. 这个学生很擅长取象,他可以从一本书中找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取象”与观察、分析、推断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也可以尝试将故事起源中的乌龟形象与“取象”联系在一起,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取象”相关的成语,如“取长补短”、“取精用宏”等,以扩大词汇量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用取象法来学习数学,通过观察和分析题目的共同特点,我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用取象来丰富表达,通过观察和比喻,我们可以更生动地描述事物。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经常用取象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通过类比和推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