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o chuī
注音:ㄣㄠˊ ㄔㄨㄟ
繁体:
(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鐃吹杂还风。”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鐃吹喧 京口 ,风波下 洞庭 。” 清 赵翼 《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髩已霜,忽添鐃吹入诗章。”
(2).指演奏铙歌。《北史·尉古真传》:“ 瑾 ( 尉瑾 )时兼右僕射、鸣騶鐃吹。”参见“ 鐃歌 ”。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隋书·礼仪志三》:“后部鐃吹一部,鐃二面,歌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 吴 吹篳篥,横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新唐书·仪卫志下》:“凯乐用鐃吹二部,笛、觱篥、簫、笳、鐃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陈列如卤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