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吏理

拼音:lì lǐ

注音:ㄌㄧˋ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为政之道。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经术精深,可为师法者;达於吏理,可使从政者,宜委常参官各举各知。” 唐 元稹 《李从易宗正丞制》:“以尔天属谨良,修明吏理,检身好学,有儒者法仪。”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旧唐书·裴垍传》:“及作相之后,恳请旌别淑慝,杜絶蹊径,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基本含义
吏理指的是官员的职务和职责,也可以表示官员的才能和能力。
详细解释
吏理一词由“吏”和“理”两个字组成。其中,“吏”指的是官员,特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官员;“理”指的是事务、职责、职务等。吏理指的是官员的职务和职责,也可以表示官员的才能和能力。
使用场景
吏理一词常用于描述官员的能力和职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吏理来形容一个官员的能力是否出色,以及他是否能够胜任自己的职务。此外,吏理也可以用来批评官员的不当行为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故事起源
吏理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在与卫灵公的对话中提到:“君子以吏治吏,以政治政。”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应该用有才能的官员来管理其他官员,用有才能的政治家来治理国家。后来,吏理一词逐渐被人们引用和使用,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成语。
成语结构
吏理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其中,“吏”作为主语,表示官员;“理”作为谓语,表示职务和职责。
例句
1. 这位官员的吏理很出色,他能够胜任自己的职务。2. 他的吏理不过关,无法有效地管理和领导部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吏理这个词语。可以将“吏”字联想为一个官员的形象,而“理”字联想为官员的职务和职责。通过将两个字的形象和含义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官员制度和政治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官员的职务和职责,以及他们在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名官员,他的吏理很出色。2. 初中生:这位市长的吏理不过关,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3. 高中生:政府需要提高官员的吏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4. 大学生: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我对吏理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