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监纳

拼音:jiān nà

注音:ㄐㄧㄢ ㄣ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监督交纳。《隋书·酷吏传·燕荣》:“於是遣 弘嗣 监纳仓粟。”《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 显德 元年﹞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 孟汉卿 赐死,坐监纳厚取耗餘也。”《宋史·职官志五》:“司农寺…… 乾道 二年,詔粮纲有欠,从本寺断遣监纳,情理重者,大理寺推勘。”

基本含义
监守自盗,自己监督自己,却偷偷行骗。
详细解释
监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由“监”和“纳”组成。其中,“监”指监守自盗,即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而“纳”指偷偷行骗或行不轨之事。因此,“监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监管自己,却偷偷干坏事,表达了人们做事虚伪、两面派的行为。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很正直,但实际上却做着不光彩的事情的人。在工作场合或社交场合中,当有人表面上守规矩,但实际上在背后做着不诚实的事情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有一位官员在担任监察官的职位时,他以正直公正而闻名。然而,当他自己担任监察官的时候,却经常偷偷行骗。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他的虚伪行为后,便用“监纳”来形容他,以揭露他的真实面目。
成语结构
监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监”是动词,表示监守自盗;而“纳”是动词的宾语,表示偷偷行骗。
例句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但实际上却是个监纳之人。2. 这个公司的经理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是个监纳的人。
记忆技巧
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将“监纳”与“监守自盗”这个词语进行联系,因为“监守自盗”是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监狱里监视自己,却偷偷地做坏事。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个成语,你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词典或故事集。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虚伪行为相关的成语,如“兼听则明”、“假公济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是班长,但他却是个监纳的人。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表面上很乖巧,但实际上却是个监纳之人。3. 高中生:有些政治家表面上很正直,实际上却是个监纳的人。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上却是个监纳之人。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