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仪操

拼音:yí cāo

注音:ㄧˊ ㄘㄠ

繁体:

基本解释

仪容节操。《后汉书·文苑传·边让》:“美仪操之姣丽兮,忽遗生而忘老。”《文选·傅毅<舞赋>》:“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李周翰 注:“脩整仪容,端理节操,以明其志。”

基本含义
指人的仪表和品德,包括举止端庄、言行得体、操守正派等方面。
详细解释
仪操是由“仪”和“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仪指的是人的仪表,即外表的举止和仪态;操指的是品德,即内在的道德修养和操守。仪操合起来表示一个人的仪表和品德。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应该端庄得体,言行得体,并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操守。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和品德非常好,举止得体,言行端庄。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并表达对他的欣赏和赞赏之情。
故事起源
成语“仪操”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霍光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在担任太尉期间,注重修养自己的仪表和品德,以身作则,要求身边的官员也要有良好的仪表和品德。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仪操何可忽乎?”霍光的这种要求和榜样影响了当时的官员们,后来“仪操”就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举止端庄,言行得体,真是个仪操非凡的人。2. 他的仪操非常好,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而且在生活中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仪”和“操”这两个字与仪表和品德联系起来记忆。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举止,而品德是指人的内在修养和操守。可以想象一个人既有良好的仪表,又有高尚的品德,就是一个具备仪操的人。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了解古代人对于仪操的重视和追求。还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仪表和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仪操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仪操非常好,每天都穿整洁的校服,举止得体。2. 初中生:作为班长,他一直以身作则,具备很高的仪操。3. 高中生:他不仅在学习上成绩优秀,而且在言行举止上也保持着仪操。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注重培养自己的仪表和品德,成为了一个仪操出众的学生。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