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冯公老

拼音:féng gōng lǎo

注音:ㄈㄥˊ ㄍㄨㄙ ㄌ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冯唐易老 ”。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 冯公 老,何惊 孺子 贫。”

基本含义
指人年老而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详细解释
冯公是指冯辅之,他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冯公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年老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形象地表达了年纪大的人依然思维敏捷,头脑清晰的状态。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年纪大的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情况,也可用于赞美老年人智慧和经验丰富。
故事起源
冯辅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年老后依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被人们誉为“冯公老”。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精神矍铄。
成语结构
冯公老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冯”、“公”、“老”。
例句
1. 老张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依然冯公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2. 这位冯公老的教授虽然年纪大了,但讲课非常有条理,简直是活字典。
记忆技巧
可以将“冯公老”与“年纪大但思维敏捷”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冯辅之的生平和他在南北朝时期的贡献,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他还是冯公老,经常给我们出难题。2. 初中生: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冯公老,解答问题非常准确。3. 高中生:虽然老奶奶已经90多岁了,但她依然冯公老,能够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冯公老”这个成语的全面学习内容,包括其起源、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和延伸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