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óu dàn cǎo
注音:ㄧㄡˊ ㄉㄢˋ ㄘㄠˇ
繁体:
详细解释
成语“蚰蜒草”由“蚰”和“蜒”两个字组成,意为蜗牛和蚯蚓,草指不长得高大的植物。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行动迟缓,不积极进取,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积极进取的情况,用来批评、讽刺或警示对方应该更加积极主动。
故事起源
成语“蚰蜒草”最早见于《晋书·支离传》,原文为“蚰蜒草之贱,犹以贞矣。”意为蚯蚓、蜗牛和草都是低贱的,却能保持纯洁。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积极进取的意思。
例句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个蚰蜒草。2. 这个团队缺乏上进心,成了一个蚰蜒草集体。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蚰蜒草都是慢慢爬行的,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所以可以用来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积极进取。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行动迟缓”、“不积极进取”等,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一群人都像蚰蜒草一样,一点也不积极。2. 初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像蚰蜒草,从来不主动去学习。3. 高中生:她的人生观像蚰蜒草一样,缺乏上进心。4. 大学生:他们班上有些同学都是蚰蜒草,从不参加任何活动。5. 成年人:他的工作态度让人失望,真是个蚰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