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臣节

拼音:chén jié

注音:ㄔㄣˊ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 、 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基本含义
忠诚的节操和品德。
详细解释
臣节是指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廉洁的品德。它强调了一个人在为国家和君主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和忠诚的态度。
使用场景
臣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或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组织或团队的忠诚和奉献。
故事起源
臣节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被要求对君主忠诚无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这个成语强调了官员应该具备的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
成语结构
臣节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臣”和“节”。
例句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始终保持着臣节的品质。2.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体现了臣节的精神。
记忆技巧
可以将臣节的两个字形象地与忠诚和廉洁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和官员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臣节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雷锋一样,保持臣节的品质,帮助别人。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发扬臣节的精神,为同学们服务。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要坚守臣节,不受外界的干扰。4. 大学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要用臣节的态度和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