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直指

拼音:zhí zhǐ

注音:ㄓㄧˊ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 。”《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 ,直指 太原 ,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 。” 毛泽东 《如梦令·元旦》词:“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无所回避。《荀子·不苟》:“正义直指,擧人之过,非毁疵也。”《韩非子·说难》:“直指是非,以饰其身。” 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无所迴避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屈原不会是弄臣》:“他眉清目秀,无疑还齿白唇红。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
(3). 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民力屈,财货竭,因之以凶年,羣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衣,持斧鉞,斩断于郡国,然后胜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直指平米价,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章炳麟 《訄书·商鞅》:“繇 弘 、 汤 、 仲舒 之法,终于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基本含义
直接指向、直截了当地指出或表达。
详细解释
直指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直截了当地指出或表达事物的真相、本质或问题的核心。它强调直接、明确地指向目标,没有拐弯抹角或含糊其辞。
使用场景
直指常用于批评、指责或表达问题的核心,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它可以用于描述直接指出问题所在的人,也可以用于表达直接指向问题本质的行动或言论。
故事起源
直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昭公问子贡:“何以直指?”子贡回答说:“君子之言,直道而行,不偏不倚,所以直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直指是君子的言行准则,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成语结构
直指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直”和“指”。
例句
1. 他毫不客气地直指了公司管理层的问题。2. 这篇文章直指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3. 她的话直指了我内心的痛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直指”这个成语的意思,想象一个人直接用手指着目标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学习其他与直指相关的成语,如“一针见血”、“直截了当”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幼儿园学生:老师直指着我,夸奖我画得好!小学生:老师直指了我的错误,让我明白了怎么做。初中生:他的演讲直指了社会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高中生:这本书直指了人性的黑暗面,让我深思。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成语“直指”。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