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避虏

拼音:bì lǔ

注音:ㄅㄧˋ ㄌ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避寇。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初,避虏入 潁阳 ,凡先世奇玩悉弃之,独负枕以行,虏势逼,亦弃於山谷中。” 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 靖康 初,九祖 秀秀 避虏其中,时大雪新霽,四望林壑,如在玉山璚苑中。”

基本含义
逃避敌人的追捕或逃避困境。
详细解释
避避躲躲,不让敌人捉到或困住自己。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逃避敌人的追捕或逃避困境的情况。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的国君楚庄王曾经和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打了一场大仗,楚庄王败北后被秦穆公追捕。楚庄王为了逃避秦穆公的追捕,不得不躲藏起来。他在一个山洞中遇到了一个猎人,猎人告诉他一个秘密的小路,使他成功地避开了秦穆公的追捕。从此以后,人们用“避虏”来形容逃避敌人的追捕或逃避困境。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1. 他避虏的时候,跑得非常快。2. 我们必须想办法避虏,否则会陷入危险之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被敌人追捕的情况下,他不断躲藏、避开敌人的追捕,最终成功逃离困境。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逃避、躲藏相关的成语,比如“避而不谈”、“避实就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会想办法避虏,不被对手捉到。2. 初中生: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聪明的方法避虏,最终成功了。3. 高中生: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避虏。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