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学廪

拼音:xué lǐn

注音:ㄒㄩㄝˊ ㄌㄧ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学校的经费。 元 吴师道 《池阳纪事》诗:“惟 池 学廩素赡丰,十夺七八归豪雄。”

基本含义
指学问渊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详细解释
学廪是由“学”和“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学指学习知识,廪指古代官府的粮仓。学廪原指官府的粮仓中储备的谷物,引申为广泛的学问知识。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博览群书。
使用场景
学廪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知识渊博。可以用于夸奖和赞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学问。
故事起源
学廪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中,齐宣公问候孔子:“学何如?”孔子回答:“学则不厌,教则不倦,何有于我哉?”
成语结构
学廪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他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真是学廪之人。2. 这位教授学识渊博,可谓是学廪的典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学”字和“廪”字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者正在粮仓中读书学习,表达了学识渊博的意思。
延伸学习
学廪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学识广博,不仅仅限于学问上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学廪的人。2. 初中生:他在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都很优秀,真是学廪之才。3. 高中生:他不仅学习优秀,还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真是一个学廪的人才。4. 大学生:他在专业知识上很有造诣,可谓是学廪的典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