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夷险

拼音:yí xiǎn

注音:ㄧˊ ㄒ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1).平险。 三国 魏 曹操 《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2).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 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晋 陶潜 《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4).犹言正与偏。《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5).谓艰险。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魏书·彭城王勰传》:“﹝ 咸阳王 禧 ﹞谓 勰 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6).指险峻。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危险,险恶异常。
详细解释
夷险是由“夷”和“险”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夷指平定,险指危险。夷险合在一起,形容非常危险,险恶异常。
使用场景
夷险常用于形容环境或情况非常危险、险恶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危险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上的险恶局势。
故事起源
夷险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当时,晋国的宣公打算攻打齐国,但齐国派出了名将孟尝君来防守。宣公担心孟尝君的威名,于是询问大臣如何对付他。有人建议说:“攻打孟尝君,就像攻打险要一样,需要准备充分,小心谨慎。”于是,宣公听从了这个建议,将攻打孟尝君的行动称为“夷险”。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这个山区地形复杂,道路狭窄,非常夷险。2. 这次考试非常夷险,只有备考充分的同学才能过关。
记忆技巧
可以将夷险的发音“yí xiǎn”联想为“一线”,意味着非常危险的一线,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夷险相关的成语,如危如累卵、危如朝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山洞黑漆漆的,走进去太夷险了,我不敢去。2. 初中生:这个地方的治安很差,晚上出门太夷险了,要小心。3. 高中生:这场考试的难度很大,题目太夷险了,需要认真备考。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