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知故

拼音:zhī gù

注音:ㄓㄧ ㄍ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旧交好友。《后汉书·独行传·刘翊》:“﹝ 翊 ﹞又逢知故困馁於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初, 寧 妻先卒,知故劝更娶。”《魏书·元熙传》:“及 熙 将死,復与知故书。”
巧智诈伪。《庄子·刻意》:“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王先谦 集解:“《管子·心术篇》:‘去智与故’,此用其语。”《文子·十守》:“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谓大通。”《淮南子·主术训》:“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知故不载焉。” 高诱 注:“言木石无巧诈,故不怨也。”

基本含义
了解前因后果,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详细解释
知故是一个由“知”和“故”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知”表示了解、明白的意思,“故”表示原因、缘故。知故的意思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使用场景
知故常用于强调了解事情的背景、原因以及结果,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了如指掌,掌握了全部的情况。可以用在各种场合,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
故事起源
据说,知故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中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国君问他的臣子如何治理国家的故事。臣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就像治病一样,首先要了解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这个故事中的“知故”一词就是指了解病因或者事情的来龙去脉。
成语结构
知故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知”和名词“故”组成。
例句
1. 他对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可以说是知故如掌。2.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对历史事件的知故了然于胸。
记忆技巧
可以使用“知道事情的原因和结果”作为记忆关键点,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了解事情相关的成语,如“知情达理”、“知无不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知道为什么小鸟会飞,因为它们有翅膀。2. 初中生:老师讲解了这个数学题的步骤,我知故了。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都知故如掌。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