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仪饰

拼音:yí shì

注音:ㄧ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 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 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 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 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基本含义
指人的外表装饰和仪态举止。
详细解释
仪饰是由“仪”和“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仪”指人的仪态,即指一个人的举止、态度和仪表;“饰”指装饰,即指一个人的外表装饰,如服饰、饰物等。仪饰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的仪态和外表装饰。
使用场景
仪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和仪态,强调一个人的外表装饰和举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穿着整齐、举止得体,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
故事起源
仪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非常重视仪表和仪态,认为这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他在宫廷中设立了一个仪饰官,负责管理宫廷中的仪表和装饰。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成语“仪饰”的来源。
成语结构
仪饰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仪”和动词“饰”组成。
例句
1. 她的仪饰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个人只注重外表的仪饰,却忽视了内在的修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仪”字和“饰”字联想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镜子前整理仪表的场景,将自己的外表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仪表和仪态相关的成语,例如“仪态万方”、“仪表堂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仪饰很好,每天都穿得很漂亮。2. 初中生:他的仪饰很得体,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3. 高中生:这个人只注重外表的仪饰,却忽视了内在的修养。4. 大学生:仪饰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