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元素周期律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化学名词解释:

元素周期律(elements, periodic law of)指元素的性质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或核外电子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它把许多化学事实联系起来,说明了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并在化学知识系统化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使化学研究减少了盲目性

元素周期律(elements, periodic law of)元素的性质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或核外电子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它把许多化学事实联系起来,说明了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并在化学知识系统化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使化学研究减少了盲目性。

元素周期律 - 简史

1829年,德国J.W.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

锂、钠、钾。

钙、锶、钡。

氯、溴、碘。

硫、硒、碲。

锰、铬、铁。

同组元素的性质相似,中间元素的化学性质介于前后两个元素之间,它的原子量也差不多是前后两个元素的平均值。

1862年,法国B.de尚古多提出元素性质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他创造了一种螺旋图,将62个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循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线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

1864年,英国W.奥德林发表了一张比较详细的周期表,表中的元素基本上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量递增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认识到它们是尚未被发现但性质与同一横列元素相似的元素。1865年,英国J.A.R.纽兰兹把当时已发现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似,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推俄国D.I.门捷列夫和德国J.L.迈尔。门捷列夫曾经收集了许多元素性质的数据,并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基本特征——原子量,探索原子量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他发现,如果把所有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经过一定的间隔,元素的性质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869年,他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同年3月,他委托N.A.缅舒特金在俄罗斯化学会上宣读了论文“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阐述了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将元素按照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性。

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的被发现。

当知道了某元素的同类元素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在这张周期表中,有4个位置只标出原子,在应该写元素符号的地方却打了一个问号。

这是因为门捷列夫在设计周期表时,当他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排列到钙(原子量为40)时,在当时已知的元素中,原子量比40大的元素是钛(原子量为50),这样,钙后面的一个元素似乎是钛。但是,门捷列夫发现,如果照这样的次序排列,钛就和铝属于同一族,实际上钛的性质并不与铝相似,而与铝的后面一个元素硅相似,因此他断定钛应该与硅属于同一族,在钙与钛之间应该存在着一个元素,虽然这个元素尚未被发现,但应该为它留出空位。根据同样理由,他认为在锌与砷、钡与钽之间也应留下空位,因此他预言了原子量为45、68、70的3种未知元素的性质,并命名为类硼、类铝、类硅。后来,这3种元素先后被发现,1875年P.-E.L.de布瓦博德朗发现的镓即类铝,1879年L.F.尼尔松发现的钪即类硼,1886年C.温克勒尔发现的锗即类硅。这3种新发现的元素的性质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很吻合,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1870年迈尔发表了一张元素周期表,指出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量的函数,他所依据的事实偏重元素的物理性质。他对于族的划分也比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更加完善,例如将汞与镉、铅与锡、硼与铝列为同族元素。

元素周期律 - 周期规律

元素呈现种种物理性质上的周期性,例如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体积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在化学性质方面,元素的化合价、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的活泼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酸碱性的变迁,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迁也都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在同一周期中,这些性质都发生逐渐的变化,到了下一周期,又重复上一周期同族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律 - 应用

周期律在使化学知识特别是无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化上起了重要作用,对于研究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性质、结构及其反应方面起了指导作用。周期律在指导原子核的研究上也有深刻的影响,放射性的位移定律就是以周期律为依据的,原子核的种种人工蜕变也都是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实现的。20世纪以后,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填充了周期表中的空位,科学家在周期律指导下,还合成了超铀元素,并发展了锕系理论。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也获得了壳层结构的周期规律。

基本含义
指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周期表。
详细解释
元素周期律是指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周期性的特征。这个周期表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组,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归属于同一垂直列,并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水平行上。
使用场景
元素周期律主要用于化学学科,作为了解和研究化学元素的基础知识。在化学实验、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元素周期律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参考。
故事起源
元素周期律最早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他根据当时已知的元素进行了分类和排列,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随后,其他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元素周期表。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元素、周期、律。
例句
1. 学习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元素周期律。2. 通过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似性质。3. 老师用元素周期律来解释化学反应的机理。
记忆技巧
1. 将元素周期律的三个字分开记忆,元素代表化学元素,周期代表有规律的周期性,律代表规律性。2. 可以将元素周期律与学习化学的过程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
1. 深入了解元素周期律,学习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应用。2.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和后续的研究成果。3. 学习如何使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学过元素周期律,知道氧气是O,氢气是H。2. 初中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后,我可以预测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3. 高中生:通过研究元素周期律,我能够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