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灌瓜

拼音:guàn guā

注音:ㄍㄨㄢˋ ㄍㄨㄚ

繁体:

基本解释

春秋 时, 梁 大夫 宋就 为边县令,与 楚 邻界。 梁 楚 边界皆种瓜。 梁 人勤浇灌,其瓜美; 楚 人懒,其瓜恶。 楚 人怨 梁 ,趁夜毁 梁 瓜。 梁 人欲报复, 宋就 不许,反令 梁 人暗助 楚 人灌瓜。 楚 瓜亦美。 楚 人知之,上告 楚王 ,遂使 梁 楚 交好。事见 汉 贾谊 《新书·退让》。后人因以“灌瓜”谓以德报怨。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主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灌瓜之美,久勑边吏,拾橡之尤,想应无忽。”《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

基本含义
灌瓜是指用针管等器具将瓜果内部的汁液抽出或注入。引申为用言辞灌输他人思想、观点等。
详细解释
灌瓜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某人不断地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观点等,以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灌瓜的行为通常是强制性的,并且对方很难拒绝或抵抗。这个成语的含义带有贬义,常用于形容言辞强硬、唠叨过多、强行影响他人的人。
使用场景
灌瓜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尤其是在描述某人长时间向他人灌输自己的观点、思想时。比如,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辩论中不断地用言辞攻击对方,试图改变对方的观点。另外,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长时间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意见,试图影响对方的决策。
故事起源
灌瓜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杨戬的人,他擅长用言辞说服他人。有一次,杨戬去拜访一个官员,想通过灌输他的思想来影响官员的决策。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在宴会上向官员灌输自己的观点。官员被他的言辞所迷惑,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人们用“灌瓜”来形容用言辞影响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灌瓜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灌”和“瓜”。其中,“灌”是动词,表示将液体注入或抽出;“瓜”是名词,指瓜果。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
1. 他总是喜欢灌瓜,不停地向别人灌输他的观点。2. 别再灌瓜了,我已经听够了你的想法。3. 这个政治家擅长灌瓜,他的演讲总能影响听众的思想。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针管将瓜果内部的汁液抽出或注入的场景,然后将这个形象与灌瓜这个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类似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故事起源和用法。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俗语、谚语等,丰富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总是灌瓜,她说吃西瓜可以降温。2. 初中生:老师不断地向我们灌瓜,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解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希望我们能够理性思考,不被灌瓜影响。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