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朝聘

拼音:cháo pìn

注音:ㄔㄠˊ ㄆㄧ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 春秋 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 晋文 霸时所制也。”《礼记·昏义》:“夫礼始於冠,本於昏,重於丧祭,尊於朝聘。”《左传·昭公三年》:“昔 文 襄 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 孔颖达 疏:“此説 文 襄 之霸,令诸侯朝聘霸主大国之法也。”《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祭叔来聘》:“説《春秋》者于畿内诸侯朝聘列国,皆以外交为贬,此义殆非末学所知。”
(2).朝廷的聘用。 三国 魏 曹植 《商山四皓赞》:“嗟尔四皓,避 秦 隐形。 刘 项 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 汉 嗣以寧。”

基本含义
指朝廷任命官员。
详细解释
朝聘是由“朝”和“聘”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朝”指的是朝廷,代表政府;“聘”指的是聘请,代表任命。朝聘的基本含义就是指朝廷任命官员,表示官职的授予和选拔。
使用场景
朝聘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官员的选拔和任命过程,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被任命为官员或担任重要职务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被提拔或升职的场景。
故事起源
《汉书·贾谊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当时,汉武帝打算任命贾谊为丞相,而贾谊却推辞不受。他写了一篇辞表,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接受朝廷任命的心情。辞表中有一句话:“朝廷聘贤,贤者不聘。”意思是说朝廷虽然聘请贤才,但贤才却不愿意接受。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朝聘”的成语,用来形容官员被任命的情况。
成语结构
朝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他在政府工作多年,最终得到朝聘,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官员。2. 这位年轻人才华出众,很快就被朝廷朝聘为一名高级官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朝廷任命为官员的场景,感受到被提拔的喜悦和责任。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政府、官员相关的成语,如“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如果我们成绩好,就有可能被朝聘为班长。2. 初中生:他为了能够被朝聘为学生会主席,每天都努力学习并参加各种社团活动。3. 高中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地被朝聘为学校的学生代表。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和组织,最终被朝聘为学生会主席。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很快就被朝聘为公司的高级经理。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