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折柳

拼音:zhé liǔ

注音:ㄓㄜˊ ㄌㄧ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基本含义
指离别时伤感的情绪。
详细解释
折柳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指离别时伤感的情绪。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离别时的伤感和惋惜之情。折柳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离别和惋惜。
使用场景
折柳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离别的场景,比如朋友、亲人或爱人的离别。它可以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在写信、写诗和讲故事时,表达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故事起源
折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范蠡的文人,他与他的朋友伍子胥一起在江南游历。当他们要分别时,范蠡非常伤感,他折下一根柳枝,并送给了伍子胥作为纪念。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折柳”来形容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成语结构
折柳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折”和“柳”。其中,“折”表示折断、弯曲,“柳”表示柳树。
例句
1. 离别时,她的眼中充满了折柳的泪水。2.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那个折柳的日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折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片绿草地上,看到一棵柳树,然后折下一根柳枝,表达离别的伤感情绪。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有关折柳的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折柳的诗词和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离别”、“惋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离别的时候,我眼中充满了折柳的泪水。2. 初中生: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那个折柳的日子。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我们都感到了折柳的情绪。4. 大学生:离开家乡上大学,我心中充满了折柳的惋惜之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