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治迹

拼音:zhì jì

注音:ㄓㄧˋ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政绩,施政的事迹。《汉书·韩延寿传》:“丞掾数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后汉书·栾巴传》:“ 荆州 刺史 李固 荐 巴 治迹,徵拜议郎,守光禄大夫。”《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允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杨沛传》:“﹝ 沛 ﹞累迁 九江 、 东平 、 乐安 太守,并有治迹。”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刘祀 名宦,治迹已泯。”

基本含义
纠正错误,改正过失。
详细解释
治迹指的是纠正、改正错误或过失的行为。它强调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修正错误,使事物恢复正常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纠正错误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改正过失来达到改进和提高的目的。
使用场景
治迹常用于描述纠正错误、改正过失的行为。它可以用于个人行为、社会问题、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描述。例如,可以用于指导个人改正错误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指导组织纠正管理上的过失。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叫做孟子的哲学家,他在一次旅行中经过一个地方,看到一棵树上有一个鸟巢。然而,这个鸟巢是歪的,没有搭建得很牢固。孟子意识到,如果这个鸟巢不及时修正,里面的小鸟可能会受到伤害。于是,孟子找来了绳子和工具,将鸟巢重新修正得牢固而直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纠正错误和改正过失是非常重要的。
成语结构
治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治”是动词,表示纠正、改正的意思;“迹”是名词,表示错误、过失的意思。
例句
1.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成功地治迹了自己的不良习惯。2. 这个组织经过一番努力,成功地治迹了过去的管理问题。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治迹”:1. 关联图片:想象一棵树上的鸟巢歪斜,然后有人用绳子和工具将鸟巢重新修正得牢固而直立的场景。2. 创造故事:编写一个故事,描述一个人通过纠正错误和改正过失来改进自己的情节。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治迹”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纠正、改正相关的成语,如“改过自新”、“改过自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要治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治迹,才能进步。3. 高中生:面对自己的过失,要有勇气去治迹,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治迹”,并在实际运用中灵活使用。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