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选籍

拼音:xuǎn jí

注音:ㄒㄨㄢˇ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选簿。 唐 赵嘏 《赠陈正字》诗:“ 鲁 儒今日意何如?名挂春官选籍初。”

基本含义
指选任官员、学生等时,根据籍贯进行选拔,而不考虑个人才能和能力。
详细解释
选籍源自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在古代,官员选拔时通常会根据候选人的籍贯来决定是否录用,而不重视其个人才能和能力。选籍成语的含义是指这种选拔方式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讨论公平竞争、选拔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强调个人能力和才华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选籍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导传》中。当时,王导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但他的籍贯是北方,而江州位于南方。因此有人对他说:“你的籍贯不是江州,怎么能担任江州刺史呢?”王导回答说:“我虽然不是江州人,但我有才能和能力,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的选拔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例句
1. 他们公司的选拔制度很公平,不会因为籍贯而歧视候选人。2. 这个学校的招生制度很先进,不会再出现选籍的情况了。
记忆技巧
可以将“选籍”理解为“选取籍贯”,表示根据籍贯来选拔。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选籍”与不公平选拔制度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公平竞争和选拔制度。也可以学习其他与选拔制度相关的成语,如“拔擢”、“任人唯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们班的班长是根据能力选出来的,不是选籍的。2. 初中生:我觉得选拔运动员应该看重他们的实力,而不是选籍。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选拔制度很公平,不会因为籍贯而对学生有所偏见。4. 大学生:选籍是一种不公平的选拔方式,应该改革为更公正的选拔制度。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