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放麛

拼音:fàng mí

注音:ㄈㄤˋ ㄇ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放麑 ”。

基本含义
指释放困兽,喻指解救被困压迫的人民。
详细解释
放麛一词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指释放猛兽,后引申为解救被困压迫的人民。该成语寓意着解放人民、恢复自由。
使用场景
放麛一词常用于描述解放人民、摆脱压迫的场景。可以用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讨论和写作。
故事起源
放麛一词的故事起源于晋朝时期。当时,晋朝的王导担任官职,他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力求解救被压迫的人民。王导采取了一种释放猛兽的方式,将囚禁在围栏中的麋鹿放出,象征着解放人民。后来,人们将这一行为比喻为解救被压迫的人民,形成了成语“放麛”。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例句
1. 放麛之举,使人民感受到了自由的呼吸。2. 他在困境中放麛,为人民争取到了解放。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放麛”这个词语的发音和含义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被困的动物被放出来,重获自由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晋朝时期的历史,以及其他与解放、自由相关的成语,可以帮助加深对“放麛”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像放麛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能为国家的放麛事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历史上许多伟大的领袖都曾放麛,为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4. 大学生:放麛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