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一国三公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yī guó sān gōng ㄧ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ㄙ

一国三公(一國三公) 

一国之中有三个主公。比喻令出多门,事权不一。《左传·僖公五年》:“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资治通鉴·东昏侯永元元年》:“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相作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四回:“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基本含义
一国三公是指国家的三个最高行政职位,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详细解释
一国三公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国家政权的最高管理层。其中,国家主席是国家的元首,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国务院总理是国家的行政长官,负责国家的日常行政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负责人,负责国家的立法工作。
使用场景
一国三公常用于描述国家政权的最高决策层,可以在政治讨论、新闻报道和教育教学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
一国三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礼记》中,其中的“一国三公”是指国君、公卿和大夫。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用到现代政治体制中,成为了指代国家最高行政职位的成语。
成语结构
一国三公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一国”、“三公”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1. 一国三公是国家的最高行政职位。2. 他们在讨论如何推选新一届一国三公的候选人。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一国三公”与国家政权的最高职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具体职责和权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一国三公是国家最重要的领导人。2. 初中生:老师说一国三公分别负责国家的外交、行政和立法工作。3. 高中生:我学习政治的时候,了解到一国三公是国家最高行政职位。4. 大学生:在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一国三公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和职责。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