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供赋

拼音:gòng fù

注音:ㄍㄨㄙˋ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向朝廷缴纳赋税。 南朝 宋 袁淑 《与始兴王濬书》:“不腆供赋,束马先璧以俟命,唯执事所以图之。” 唐 李翱 《徐申行状》:“大首领 黄 氏帅其属纳质供赋。”

基本含义
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对于农民的赋税政策。
详细解释
供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税收制度。供指农民向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粮食或其他物品,赋指农民向国家或地方政府缴纳的税金。供赋制度是古代中国政府的一种重要财政手段,用以维持国家的运转和发展。
使用场景
供赋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可以用于历史教育、经济学习等场景。
故事起源
供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而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维持国家的运转。供赋制度就是古代政府对农民进行赋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成语结构
供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供”是动词,表示提供;“赋”是名词,表示税收。
例句
1. 在古代中国,农民要定期向政府供赋粮食。2. 供赋制度是古代中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供赋”两个字的音节和意义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供”可以联想为“供应”,表示提供;“赋”可以联想为“赋税”,表示税收。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供赋制度,知道了农民要向政府提供粮食和缴纳税金。2. 初中生:供赋是古代中国政府的一种财政手段,用以维持国家的运转和发展。3. 高中生:供赋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府的税收政策。
4. 大学生
供赋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农民的地位与权益。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