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功庸

拼音:gōng yōng

注音:ㄍㄨㄙ ㄩ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功劳;业绩。《国语·晋语七》:“臣闻之,曰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韦昭 注:“国功曰功,民功曰庸。”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是故无功庸於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 唐 元稹 《王炅兼侍御史制》:“尔等初丧元戎,能以众整,送迎新旧之际,不无夙夜之劳。言念功庸,宜升秩序。”
(2).工程的耗费。《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牧守、令长,擅立寺者,计其功庸,以枉法论。” 胡三省 注:“庸,用也,劳也,顾也。”

基本含义
指做事只求表面功夫,不注重实质内容。
详细解释
功庸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功”和“庸”两个字组成。其中,“功”指表面的功夫,指花费力气在外表上,而不注重内在的实质;“庸”指平庸、平凡。合起来解释为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在的平庸表现。
使用场景
功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注重表面功夫,不注重内在的实质。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追求形式,不追求内容的人。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资治通鉴》。在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叫庾信的官员,他被任命为太子庶子,负责教导太子。然而,庾信只注重教授太子的外表技艺,而忽视了内在的教育。最终,太子没有得到全面的教育,导致了他日后的不成熟和失败。庾信的教育方式被人们称为“功庸”,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只注重表面功夫,从不关心实质内容,真是个功庸之人。2. 这个企业只注重营销手段,却忽视了产品质量,是典型的功庸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只顾着在外表上花功夫,而内在却是空洞的,就像一个空心的蛋壳一样。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功庸”相关的成语,例如“浮光掠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来丰富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会做表面功夫,不会真正用心学习,真是个功庸的孩子。2. 初中生:这个演员只注重外在形象,不注重演技,是一个典型的功庸之人。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只顾着做表面工作,却忽视了实质问题,真是个功庸之辈。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