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行本

拼音:xíng běn

注音:ㄒㄧㄥˊ ㄅ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即公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大案前行本把。五日三朝家没纸儿文字,官清法正无差。”
行为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品行、行为举止的基本准则或原则。
详细解释
行本是由“行”和“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行”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本”指一个人的品行和原则。行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使用场景
行本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操守、道德或行为表现。
故事起源
行本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当时,鲁国有一位名叫孟武伯的大夫,他的儿子孟孙行出外游学,因为在外面放荡不羁,荒淫无度,一直没有回家。后来,孟孙行的父亲孟武伯去世,他才回到家中,但是没有为父亲的丧事操办,也没有为父亲守丧。人们对他的行为非常愤慨,认为他没有遵守孝道和家庭的行规,于是形成了成语“行本”。
成语结构
行本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恪守自己的行本,受到了大家的尊敬。2. 这个人的行本很好,从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行本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的时候,身上有一本书,上面写着他的品德和行为准则,这本书就是他的行本。
延伸学习
学习“行本”这个成语可以引申出对个人品德修养的思考,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来进一步了解如何培养自己的行本。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妈妈都有很好的行本,他们从不说脏话。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要有好的行本,不做欺负同学的事情。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行本,远离不良习气。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要有高尚的行本,为人师表,做到知行合一。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