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重鬲

拼音:zhòng gé

注音:ㄓㄨㄙˋ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丧礼中用以悬在重木(暂代神主用的木)上的瓦瓶。一说鬲用二,故称。《仪礼·士丧礼》:“新盆、槃、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 郑玄 注:“重鬲,鬲将悬重者也。” 胡培翚 正义:“以饭尸之餘米,用鬲煮为鬻县于重,故名重鬲,或曰鬲用二,故云重。重鬲,二鬲也。”《礼记·丧大记》:“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 孔颖达 疏:“重鬲者,谓县重之罌也。是瓦瓶受三升。”

基本含义
指重复犯错,不改正错误的行为。
详细解释
重鬲,古代鼎的一种,鼎是古代的一种炊事器具,用于烹饪食物。重鬲是指鼎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重鬲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容易翻倒,所以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犯错误后不改正的行为。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后不思悔改,一再重犯错误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知悔改的人,也可以用来自嘲自己一再犯错。
故事起源
据说,古代周朝有一个叫重鬲的官员,他在处理政务时经常犯错,但他却从不改正错误,一再重犯。因此,人们就以他的名字来形容那些犯错后不思悔改的人。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他已经犯了几次同样的错误了,真是个重鬲。2. 这个学生一再不做作业,真是个重鬲。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将“重鬲”联想成一个不稳定的鼎,容易翻倒,表示一个人犯错后不改正的行为。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不知悔改”、“故态复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一再不听老师的话,真是个重鬲。初中生:他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却还是一再重犯,真是个重鬲。高中生:他已经犯了几次同样的错误了,真是个不知悔改的重鬲。大学生:他一再重犯错误,却从不思悔改,真是个故态复萌的重鬲。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