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贰忒

拼音:èr tuī

注音:ㄦˋ ㄊ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差错;失误。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建此五义,奉以纲维,普天率土,罔或贰忒。”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行为反复无常,善于变卦。
详细解释
贰忒源自《后汉书·公孙述传》,原意为“二心”,即心意反复无常。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行为反复无常,善于变卦的特点。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可预测、善于变化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改变态度或立场的行为。
故事起源
据传,公孙述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在政治上善于变通,行事反复无常,因此被人称为“贰忒”。这个成语由来自于他的故事。
成语结构
贰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贰”意为“二”,表示变化;“忒”意为“心”,表示心意。整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他的态度贰忒,让人无法预测他下一步会怎么做。2. 这个人一会儿说好,一会儿又改变主意,真是贰忒不定。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贰忒”拆分为“贰”和“忒”来记忆。其中,“贰”可以联想为“二”,表示变化;而“忒”可以联想为“心”,表示心意。将这两个字的意义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贰忒”相关的成语,如“贰心二意”、“变心易虑”等。这些成语都与人的心意变化、行为反复无常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贰忒,有时候写得很认真,有时候又马虎得很。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贰忒,一开始支持我们,后来又转而支持对方。3. 高中生:她的感情贰忒,一会儿对他热情如火,一会儿又冷漠无情。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