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隐诎

拼音:yǐn qū

注音:ㄧㄣˇ ㄑㄩ

繁体:

基本解释

冤屈。詘,通“ 屈 ”。 宋 王安石 《信州兴造记》:“奸强怙柔,隐詘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寧息。”

基本含义
暗中表示不满或不满足。
详细解释
隐诎是由“隐”和“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隐指隐藏、隐蔽,诎指不满、不满足。隐诎形容人在心里有所不满,但表面上不明言不发作,而是暗中表示不满或不满足。
使用场景
隐诎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不满或不满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而暗中表示不满。可以用于形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家庭纷争、职场压力等情况。
故事起源
隐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四年》中。当时,齐国的公子纠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心中不满,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于是,他用隐晦的方式暗示自己的不满,表示自己希望被重视。后来,人们将这种暗中表示不满的行为称为隐诎。
成语结构
隐诎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对领导的决定感到隐诎,但仍然保持沉默。2. 她的隐诎态度让人无法预测她的真实想法。
记忆技巧
可以将隐诎与“隐瞒”和“不满”两个词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想象一个人心中有不满,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只能暗中隐瞒,这就是隐诎。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情绪表达相关的成语,如“含冤莫白”、“言不由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对老师的惩罚感到隐诎,但我不敢说出来。初中生:他的成绩不好,心里隐诎,但还是努力学习。高中生: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我感到隐诎,但我会努力不让他们失望。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我心中有些隐诎,但我会继续努力寻找机会。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