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邦教

拼音:bāng jiào

注音:ㄅㄤ ㄐㄧ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国家的教化。《书·周官》:“司 徒 掌邦教。” 孔 传:“地官卿司徒主国教化。”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妄先国胄,侧闻邦教。”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地官之职,邦教是先。”司徒掌邦教,因亦借指司徒。《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大啟 南康 ,爰登中鉉,时膺土宇,固辞邦教。” 李善 注:“ 萧子显 《齐书》曰: 建元 元年,进位司徒侍中中书监如故,改封 南康郡 公,邑三千户, 渊 固让司徒。” 刘良 注:“固辞邦教谓再让司徒也。司徒掌邦教,故云。”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教育事业,也可以泛指一国的教育体制。
详细解释
邦教是由“邦”和“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邦”指国家,“教”指教育。邦教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用来形容国家的教育事业或教育体制。它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邦教这个成语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1. 讨论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2. 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3. 描述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
故事起源
邦教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一书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周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记载了周朝的礼制和政治制度。邦教一词通过这本书流传下来,成为了描述国家教育的成语。
成语结构
邦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邦”是名词,表示国家,“教”是动词,表示教育。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国家教育的成语。
例句
1. 邦教是国家发展的基石。2. 邦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3. 加强邦教是我们的责任。
记忆技巧
记忆邦教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将“邦”和“教”两个字分别记忆,理解“邦”代表国家,“教”代表教育;2. 想象一个国家中的学生们在接受教育,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邦教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邦教是国家的大事,我们要好好学习。2. 初中生:邦教的改革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3. 高中生:加强邦教是我们的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