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干堂

拼音:gàn táng

注音:ㄍㄢˋ ㄊ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称“ 参堂 ”。 宋 官员注授差遣的方式之一。京朝官若不经吏部注授差遣,而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授,谓之“干堂”。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叔祖侍郎 婺 倅满秩造朝,未暇干堂,且归 嘉禾 。”

基本含义
指正大光明的庭堂,也比喻公正、正直的言行。
详细解释
干堂原指正大光明的庭堂,是指公正、正直的言行。在现代汉语中,干堂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正直、言行光明,不偏私不偏心。
使用场景
常用于赞扬、称赞他人的正直、公正品德,也可以用于自我表达。
故事起源
《左传·哀公十三年》:“公卿患吕氏,将讨之,子贡曰:‘无庙堂之忧,而有干堂之虑,不亦宜乎?’”这个故事讲述了子贡对公卿的忠告,表示不应该担忧庙堂之事,而应该担心自身的正直品德。从此,干堂成为了形容正直、公正的成语。
成语结构
干堂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干”和“堂”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干堂正直的人。2. 这位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总是秉公办事,堪称干堂之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正大光明的庭堂中,代表着自己的言行正直、公正。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正直、公正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干堂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2. 初中生:我觉得班长是一个干堂正直的人,他总是秉公办事。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保持干堂的品德,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