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暴骨

拼音:pù gǔ

注音:ㄆㄨˋ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暴露尸骨。指死于郊野。《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 陆德明 释文:“暴骨,蒲木反,本或作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边衅既开,三军暴骨。”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战矣哉暴骨砂砾,降矣哉终身夷狄。”
(2).指暴露的尸骨。《左传·哀公元年》:“ 吴 日敝於兵,暴骨如莽。”《汉书·匈奴传下》:“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宋 苏轼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纍纍,见之酸辛。”

基本含义
指人或动物的骨骼暴露出来,形容饥寒交迫、生活艰苦的情况。
详细解释
暴骨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为饥饿、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骨骼暴露出来的状态。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生活困苦、贫穷的境况,强调极度的贫困和困苦。
使用场景
暴骨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极端贫困的情况,可以用在文学作品、口头表达和写作中。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贫困、无依无靠,或者用来形容某个地区的贫困状况。
故事起源
暴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小说《水浒传》。故事中,有一个叫杨雄的人因为贫困而被逼不得已,最后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妻子的头发来维持生计。后来,杨雄的妻子死去,他再次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卖掉了妻子的骨骼,以求度日。这个故事表达了贫困和生活困境对人们的残酷影响,成为了暴骨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暴骨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暴”表示骨骼暴露,表示极端的状态,“骨”表示骨骼。
例句
1. 他的家庭贫困,生活如此艰难,可以说是暴骨之人。2. 在战争年代,许多人因为食物匮乏而暴骨。3. 这个地区的居民生活贫困,大部分都是暴骨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贫困”、“饥饿”等词语联想,来记忆暴骨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联想到故事起源中的杨雄卖掉妻子的骨骼的情节,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小说和历史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贫困和生活困境的故事和成语。同时,可以学习其他与暴骨相关的成语,如“骨瘦如柴”、“骨肉分离”等,来扩充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家境贫困,生活艰苦,有时候像暴骨一样。2. 初中生:在那个贫困的地区,很多人都暴骨了,生活真的很艰难。3. 高中生:这个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许多困苦,最终变成了一个暴骨之人。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