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干谒

拼音:gān yè

注音:ㄍㄢ ㄧ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干谒 gānyè
[seek to interview with requests for favor] 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地位高的人]
(弟道约)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己,多为人所笑弄。——《北史·郦道元传》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详细解释

对人有所求而请见。《北史·郦道元传》:“﹝弟 道约 ﹞好以荣利干謁,乞丐不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謁。” 宋 欧阳修 《论举馆阁札子》:“士子奔竞者多,至有偷窃他人文字干謁权贵,以求荐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虽属大僚通家,而未尝有所干謁。” 朱执信 《<德国社会革命家小传>序言》:“三十年来,社会革命家时有干謁卿相与坚相结纳者,是非诚与之,其策畧有不得不然者。”

基本含义
指远道而来拜访,尤指官员出使外地或官员到访别地。
详细解释
干谒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干,指远行、出使;谒,指拜访、探访。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官员出使外地或官员到访别地。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远道而来拜访的行为。
使用场景
干谒通常用于描述重要官员、领导或重要客人的拜访行为。比如,当某个政府官员到访一个城市时,可以说他来干谒这个城市的人民。另外,干谒也可以用于形容远道而来拜访亲友的行为。
故事起源
干谒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官员出使外地或到访别地时,会以干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礼貌。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官员对待他人的态度和尊重。
成语结构
干谒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特地从北京干谒上海的朋友。2. 那位大使馆的官员来干谒我们的学校。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干谒的发音与“感叶”进行联想,将其与远道而来的拜访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礼仪和官员出使外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干谒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暑假的时候干谒了我的奶奶家。2. 初中生:他们班级的代表干谒了校长,向他汇报了学生们的意见。3. 高中生:我很喜欢历史,所以我计划干谒一下故宫博物院,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化。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