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反经合义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fǎn jīng hé yì ㄈㄢˇ ㄐㄧㄥ ㄏㄜˊ ㄧˋ

反经合义(反經合義)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北史·尒朱荣传》:“ 荣 女先为 明帝 嬪,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 祖莹 曰:‘昔 文公 在 秦 , 怀嬴 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不为欺紿,自然反经合义,妙尽机权。”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然 杨 能反经合义,足矫奢葬之愆。”亦作“ 反经合道 ”。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矫詔诛羌,反经合道。”

基本含义
违背正道,违反道义。
详细解释
反经合义指的是违背正道、违反道义的行为或言论。它表示与道德规范、伦理原则相悖的行为,违背了正义和公平的原则。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和指责那些违背道德准则、不顾公平正义的行为或言论。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教育、政治、法律等。
故事起源
关于反经合义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衍生出来的,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道德和正义的重视。
成语结构
反经合义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反”、“经”和“合义”。
例句
1. 他的行为完全是反经合义的,违背了道德准则。2. 这个政策违背了公平原则,是典型的反经合义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反经合义”与违背正义和道德的行为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道德的对立面,违背了正义和公平,从而引起反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了解中国文化中对道德和正义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弊行为完全是反经合义的,应该受到惩罚。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的贪污行为违背了公平原则,是反经合义的。3. 高中生:在考试中作弊是一种反经合义的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4. 大学生: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违反正义和道义的行为,这些都是反经合义的表现。以上是关于“反经合义”词语的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