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道长

拼音:dào cháng

注音:ㄉㄠˋ ㄔ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对道士的敬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众位道长,我们社友俱已齐集了,就请法师老爷出来巡坛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自是每宴会,道士輒至,遇食则食,遇饮则饮, 韩 亦稍厌其频。饮次,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 曲波 《林海雪原》十:“‘道长!’ 杨子荣 努力抑制着急躁,用十分温和的语气说道:‘劳驾,我们问你一件事。’”

基本含义
指道德高尚、言行正直的人。
详细解释
道长是由“道”和“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道”指的是道德、品行,表示人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长”指的是长久、持久,表示人的品德应该保持长期稳定。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品德优良,也可以用来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坚守道德底线。
故事起源
《孟子·尽心下》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孟子的弟子梁惠为了一块肉,不顾道义地与人争斗。孟子对他说:“道长者,不失其所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长久受到道义的养育,就不能违背道德准则。从此,人们就用“道长”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
成语结构
主要由名词“道”和动词“长”组成,表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长久稳定。
例句
1. 他一直都是个道长,从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是个真正的道长。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道长”这个成语的发音,将其与“道德长久”进行联系,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行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一直都是我们心目中的道长,他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 初中生:他是班级的道长,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让大家都对他很敬佩。3. 高中生:她是学校道德风尚的代表,从不参与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成为社会的道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