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雉尾扇

拼音:zhì wěi shàn

注音:ㄓㄧˋ ㄨㄟˇ ㄕ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帝王仪仗用具之一。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雉尾扇起於 殷 世, 高宗 时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 周 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也, 汉 朝乘舆服之。后以赐 梁孝王 。 魏 晋 以来无常,惟诸王皆得用之。”《新唐书·仪卫志上》:“次雉尾障扇四,执者骑,夹繖……次小团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亦省作“ 雉尾 ”、“ 雉扇 ”。 宋 梅尧臣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诗:“大明广庭踏朝驾,雉尾不扫黏宫鞾。” 朱东润 注:“雉尾, 宋 时有雉尾扇,皇帝大驾出,一人举之以行。” 明 杨珽 《龙膏记·成隟》:“雉扇纔分拜玉旒,宵衣应待絶更筹。”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瞻仰,日绕龙舞,云移雉尾,天颜有喜对新粧。” 徐朔方 校注:“雉尾,雉尾扇。皇帝仪仗队用。”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吾爱啊!帝旁擎着雉扇的吾爱!你可能问帝,我究犯了那条天律?”

基本含义
形容行为轻浮、不严肃。
详细解释
雉尾扇是指雉的尾巴上的羽毛,因为羽毛柔软、轻盈,所以用来制作扇子。由于雉鸟的尾巴羽毛轻盈、美丽,而扇子又是一种轻便的物品,因此“雉尾扇”在成语中代表了轻浮、不严肃的行为。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轻佻、不庄重、不认真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场合或人物缺乏严肃性。
故事起源
雉尾扇的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古代的扇子以雉尾制作的最为精美,而雉鸟的尾巴羽毛柔软轻盈,因此雉尾扇成为了贵族阶层和文人雅士的时尚品味。然而,由于扇子外观轻盈,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有些人开始将其作为一种炫耀身份、炫富的方式,因此在一些场合中,使用雉尾扇的人可能会显得轻浮、不严肃。这就形成了“雉尾扇”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雉尾扇
例句
1. 他在严肃的场合中拿出了雉尾扇,显得非常轻佻。2. 这个人总是拿雉尾扇,一副不认真的样子。
记忆技巧
可以将雉尾扇形容为轻盈、柔软的东西,通过想象一个人拿着雉尾扇在正式场合上轻佻地扇风,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轻浮、不严肃相关的成语,如“轻佻”、“不正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拿着雉尾扇,不认真听老师讲课。2. 初中生:她在班级会上拿着雉尾扇,不严肃地开玩笑,把会议搞得一团糟。3. 高中生:他在考试前还拿着雉尾扇,不重视学习,结果考得很差。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