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道调

拼音:dào diào

注音:ㄉㄠˋ ㄉㄧ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宫调名。 宋 王溥 《唐会要·诸乐》:“林鐘宫,时号道调、道曲、垂拱乐、万国欢。” 元 熊朋来 《瑟赋》:“若迺道调僊吕,託异人之梦授,而律吕每混於俗称,怨湘哭颜,疑胡琴之避徵。”
(2). 唐 代教坊曲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序》:“我国家元元之允,未闻颂德, 高宗 乃命乐工 白明逵 造道曲道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高宗 自以 李氏 老子 之后也,於是命乐工製道调。”

基本含义
指言辞、语调的得体、准确。
详细解释
道调源自《庄子·逍遥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意思是指言语应该准确、得体,不多言无益,不少言有余,言语要符合道理。
使用场景
道调常用于形容言辞、语调得体,准确恰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寸,不过分,也不过于保守。
故事起源
道调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言辞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逻辑思维。这个成语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语言的重视。
成语结构
道调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道”表示道理、道德,而“调”表示言辞、语调。
例句
1. 他的演讲道调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篇文章的道调很好,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同时又不失客观公正。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道调”与正确的言辞、语调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态度得体,用词准确,语气恰当,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了解道德规范和逻辑思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道调地回答问题,不可以乱说话。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要注意道调,用有力的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写作文时要注意道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4. 大学生:在演讲比赛中,我们要注重道调,用准确的语言和声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