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阳光谷和水波状膜是世博轴的核心建筑语言,被膜结构环绕的玻璃阳光谷形如开放的花朵,六个巨大的阳光谷撑起的顶棚的设计,将阳光、绿化和自然空气引入地下空间。它们同时也是建筑夜晚与白昼的光源,如同水晶一般将自然光引入各层,并通过地面和天花连续反射,与水面或绿地的光线游戏形成呼应。阳光谷自然的形态体现了结构力的传递,富有张力的体型如同雕塑,丰富了世博轴地下地上空间效果,营造出和谐的空间气氛,使世博轴在会展期间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
建筑简介
中国第一的索膜结构建筑
阳光谷位于上海世博园核心区的世博轴,是通向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轨道交通8号线车站的“大动脉”。姚志勇,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建工,不到1个月前从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常务副总指挥的岗位上被抽调到世博轴建设工地“压阵”。他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世博轴的事情,工程非常紧迫。”
说起6个巨型“阳光谷”,老姚就来劲:“它由13根大桅杆、数十根缆索和巨大的幕布巧妙组成,绝对是中国第一、世界罕见的索膜结构建筑。”他介绍,6个“阳光谷”,其中最大的直径97米,下面直径20米,使位于地下的千米世博轴人行步道巧借自然光。巨大的桅杆与斜拉缆索组成的特殊结构,与巨型的“白色幕布”浑然天成。白色膜布能靠雨水“自洁”
吃着“一荤两素”的工地饭,记者与负责“阳光谷”索膜结构安装的建工集团机械施工公司的项目经理张宗早聊开了。他说,“阳光谷”用的索膜结构是世界罕见的,巨大白色膜布有7万多平方米,最大的一块有1700平方米;由于涂了1毫米厚的“特氟隆”涂层,它有“自洁”功能,能在雨水冲刷下自行清洁;缆索重达700吨,最粗的一根直径155毫米;玻璃幕墙用了3万多片超白片玻璃,总面积达3.15万平方米;钢结构总重量超过4500吨,焊缝就长达34公里。张宗早说,“阳光谷”由德国SBA公司负责方案设计,这个索膜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柔性,白色膜布的最大风摆幅可以达到上下3米,大风吹来,膜布能随风起舞。
250公里长管道冬暖夏凉
世博轴也是上海循环经济的一块“试验田”,世博轴项目常务经理徐军介绍说,在世博轴的下面铺设了250公里长的管道,形成地源热泵,引入黄浦江水。夏季用过滤后的江水形成冷却系统,冬季则采用地源热量为主、黄浦江水为辅的供暖系统,使这个巨大的公共通道运用自然资源实现冬暖夏凉。
技术
阳光谷的基本构建采用了方形钢管而不是圆管,几根方管交汇于同一点,被称为“节点”,阳光谷外表的网状形态就是由大小不一的“节点”连接而成,而每个阳光谷大概有3000个“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算出来却无法在图纸上画出来。
而顶上的膜结构采用了国际上强度最高的膜材,其设计张拉力每米达5吨,由于世博轴平台上没有柱子,膜材要靠31根外桅杆、19根内桅杆以及817根钢索来拉住,而且要拉力均匀。同时,由于阳光谷大小、形状不尽相同,拉索的节点位置也不一样,带来了拉索的方位和角度的变化,需要在施工中一一解决。
从2007年底至2008年9月,上海建工集团与华东设计院、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钢结构加工厂、膜材生产厂家、钢索加工厂联合进行了近10个月的技术攻关。
作为世博园区“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建筑,世博轴工程由主体结构施工转入装饰施工阶段,而阳光谷钢结构外侧已经布置了景观照明的缆线和灯具。夜晚的世博轴与阳光谷会更加精彩。
特点
负责“阳光谷”索膜结构安装的建工集团机械施工公司的项目经理张宗早介绍,“阳光谷”用的索膜结构是世界罕见的,巨大白色膜布有7万多平方米,最大的一块有1700平方米;由于涂了1毫米厚的“特氟隆”涂层,它有“自洁”功能,能在雨水冲刷下自行清洁;缆索重达700吨,最粗的一根直径155毫米;玻璃幕墙用了3万多片超白片玻璃,总面积达3.15万平方米;钢结构总重量超过4500吨,焊缝就长达34公里。“阳光谷”由德国SBA公司负责方案设计,这个索膜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柔性,白色膜布的最大风摆幅可以达到上下3米,大风吹来,膜布能随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