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惰民

拼音:duò mín

注音:ㄉㄨㄛˋ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惰民 duòmín
[misfit] 不务正业的游民

详细解释

(1).不务正业的游民。《商君书·垦令》:“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於食,是必农。”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伤风败俗,莫逾於此。”
(2). 元 明 时 浙江 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也称“堕民”。 元 灭 宋 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称之为“怯怜户”,在 绍兴 也叫“乐户”,后称“惰民”。 明 编户籍,统列之为“丐户”,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或曰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 , 金 军北退后, 宋 贬其部为“惰民”。此外尚有 明 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 张士诚 、 方国珍 的部属。惰民直至 清 雍正 时始改变其户籍,和平民同列。参阅《通志·食货五》、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降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

基本含义
指懒惰而不肯努力工作的人。
详细解释
惰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惰”表示懒惰、不勤奋,第二个字“民”表示人民、人们。惰民指的是那些不肯努力工作、懒散度日的人。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工作没有积极态度、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人,也可以在教育和工作场合中提醒人们要勤奋努力,不要成为惰民。
故事起源
关于惰民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与之相关。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只蝉和一只蚂蚁成为好朋友。夏天的时候,蝉只知道歌唱,不肯为未来储备食物,而蚂蚁却勤奋地为自己存储了足够的食物。当冬天来临时,蝉没有食物可吃,只能饿死,而蚂蚁则因为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而过上了安稳的冬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工作的人最终会付出代价,成为惰民。
成语结构
惰民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个惰民。2. 不要成为一个惰民,要努力工作,创造自己的未来。3. 他是一个惰民,从来不肯付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惰民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懒洋洋的人坐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做,只是无所事事地度日,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惰民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同时,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不做作业,真是个惰民。2. 初中生:她从不主动参加课外活动,被老师说成了一个惰民。3. 高中生:他不肯努力学习,成了班级里的一名惰民。4. 大学生:大学生活应该充实而有意义,不要过得像一个惰民。5. 成年人:我们要努力工作,不要成为社会上的惰民。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