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焚草

拼音:fén cǎo

注音:ㄈㄣˊ ㄘ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1).焚烧茅草。 唐 李华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採花为供。”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 宇文化及 等发动兵变时, 司马德戡 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 隋炀帝 闻声问是何事, 裴虔通 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 炀帝 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 宇文化及 将谋乱,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詔许之,‘是有焚草之变’。”

基本含义
焚草意指烧毁草木,形容决心毁灭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详细解释
焚草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故事中,赵国的名将李牧率军攻打燕国,但面对燕军强大的防御,赵军陷入困境。李牧决定采取焚毁周围的草木的战术,以迫使燕军离开防御。最终,燕军果真离开了防御,赵军得以顺利攻下燕国。从此以后,焚草成为了形容决心毁灭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成语。
使用场景
焚草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面临困境时,决心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的坚定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故事起源
焚草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李牧以焚草的战术成功攻下燕国,展示了他的决心和智慧。
成语结构
焚草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焚”和“草”。
例句
1. 他立下了焚草的决心,一定要成功地完成这个项目。2. 她的焚草精神使她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焚草与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的坚定决心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焚烧周围的草木,表示他决心毁灭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定不移”等来进一步扩展对决心和坚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李牧一样,焚草不灭地学习,考取好成绩。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有焚草的精神,不放弃,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有焚草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