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义兵

拼音:yì bīng

注音:ㄧˋ ㄅ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义师。《穀梁传·宣公四年》:“﹝ 鲁 ﹞伐 莒 ,义兵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工徒斲而未息,义兵纷以交驰。”《旧唐书·高祖纪》:“羣贼蜂起, 江都 阻絶, 太宗 与 晋阳 令 刘文静 首谋,劝举义兵。”
(2).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骇,义兵四合。”《新五代史·杂传九·刘景岩》:“ 晋高祖 起兵 太原 , 唐废帝 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
(3).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后汉书·樊宏传》:“ 王莽 末,义兵起, 刘伯升 与族兄 赐 俱将兵攻 湖阳 。” 清 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 ,余从军於 苏 ,归而 崑山 起义兵。”
(4). 宋 代的一种乡兵。《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河北 东、 陕西 有义勇, 麟州 有义兵, 川峡 有土丁、壮丁。”

近义词

义军、义师

反义词

王师

基本含义
指为了正义和公平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民众武装。
详细解释
义兵是指在战争、革命或民族抗争等特定背景下,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武装。这些义兵通常没有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出于对国家、民族或社区的忠诚,他们勇敢地投身于战斗,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使用场景
义兵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民众自愿组织起来,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而奋斗的情景。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压迫或侵犯时,毫不畏惧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故事起源
《左传·文公六年》中有记载:“龟年,公及诸侯师伐郑,公命曰:‘必有义师。’”义师即义兵的意思,这是最早的义兵记载。
成语结构
义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义”表示正义、公平,第二个字“兵”表示武装、军队。
例句
1.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普通民众自发组织成义兵,与侵略者进行抵抗。2. 当地村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权益,组成了义兵团体,坚决抵制非法侵占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义兵”这个成语与义愤填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义愤填膺的人站在战场上,手持武器,勇敢地保卫正义和公平。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义兵的历史故事和相关的战争、革命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组织了一个义兵小分队,为了保护校园安全而努力。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义兵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3. 高中生:面对社会不公,我们应该像义兵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4.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为现代的义兵。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