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孤鲠

拼音:gū gěng

注音:ㄍㄨ ㄍ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孤梗。《明史·忠义传五·高斗垣》:“为人孤鯁,以清慎得名。”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我昔献赋来田间,骨节疏顽性孤鯁。”参见“ 孤梗 ”。

基本含义
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僻,不合群。
详细解释
孤鲠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孤指孤独,鲠指鱼刺。孤鲠原指鱼的刺孤零零地独立存在,后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僻,不合群。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偏独自一人。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于指代某种行为。
故事起源
孤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昭公十四年》。故事中,昭公派人去打猎,只有一个人回来,昭公问他为什么没有其他人回来,他回答说:“我在前面走,后面的人都迷路了。”昭公对此感到很惋惜,因为他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合作。后来,人们用“孤鲠”来形容一个人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例句
1. 他是个孤鲠的人,很少参加社交活动。2. 她的孤鲠性格使她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记忆技巧
可以将孤鲠的发音与“孤独”和“鱼刺”进行联想,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孤僻的性格。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左传》中的故事,以及其他与人性格、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如“孤僻”、“孤立无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孤鲠的人,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2. 初中生:她的孤鲠性格使她在班级中没有朋友。3. 高中生:他因为孤鲠的性格,在大学里也没有交到太多朋友。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