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柄国

拼音:bǐng guó

注音:ㄅㄧㄥˇ ㄍ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柄国 bǐngguó
[hold state power] 执掌朝政

详细解释

执掌国政。《新唐书·东夷传·新罗》:“是岁, 真平 死,无子,立女 善德 为王,大臣 乙祭 柄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至庚申岁, 吴丞相 柄国,始以外祠斥焉。” 明 文徵明 《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吕公行状》:“ 天顺 初,京师不雨,彗星犯牵牛。时 文懿 柄国,颇以为忧。”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和珅 柄国时,其家奴多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基本含义
国家的权柄和统治权。
详细解释
柄国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指的是国家的权柄和统治权。柄在古代指的是刀剑的把手,引申为权柄的象征。国则代表整个国家。柄国的含义是国家的统治权,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或集团。
使用场景
柄国常用于描述国家的权力和统治。可以用来形容国家领导层的权威和决策能力,也可以用来指代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或集团。
故事起源
柄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成公十三年的春天,齐国国君齐景公去世,其弟齐悼公继位。当时,齐国的权柄和统治权被掌握在齐景公的宠臣鲍牧手中,齐悼公即位后,鲍牧将权力交给了新君,用来形容这种权力的转移,就成了柄国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柄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柄表示权柄,国表示国家。
例句
1. 这位领导人掌握着柄国,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 柄国易主,国家政权也随之改变。
记忆技巧
可以将柄国的发音与“秉国”进行联想,秉国是指执掌国家大权。通过联想两个相似的发音,可以帮助记忆柄国的意思。
延伸学习
如果对柄国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权力的转移和国家统治的变迁。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力和统治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梦想长大后能够成为柄国的领导人,为国家做出贡献。2. 初中生:历史书上讲述了很多柄国易主的故事,让我对国家的权力更加了解。
3. 高中生
柄国这个成语在政治课上经常出现,它代表了国家权力的转移和政权的变迁。
4. 大学生及以上
研究国际关系的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柄国这个成语,深入探讨不同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和政治体制的演变。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