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附过

拼音:fù guò

注音:ㄈㄨˋ ㄍ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在官吏名簿上附记官吏的过失。《明律·吏律·讲读律令》:“初犯罚俸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明律·吏律·名例》:“文武官吏犯公罪,该笞者,官收赎,吏每季类决,不必附过。”

基本含义
指某种行为或事物过于附庸,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性。
详细解释
附过是由“附”和“过”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附有“附庸”的意思,指某种行为或事物过于附庸,缺乏独立性和主见。形容人没有自己的主张,只会跟风从众,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在思想、行为上缺乏独立性和主见,盲目跟从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机构或组织过于附庸于某个权威或势力,没有独立的立场和选择。
故事起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楚国人贾生为了追求官位,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完全附庸于政治权势,没有独立的立场和主见。后来,贾生因为过于附庸而被楚国国君所厌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这个故事成为了“附过”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附过于上级的指示,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见。2. 这个组织过于附过于某个政治势力,没有独立的立场和选择。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附过”成语的发音和字形。可以想象一个人过于附庸于他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像是被人牵着走的样子。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独立性、主见相关的成语,如“独立自主”、“见风使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附过于别人的决定,我要有自己的主见。2. 初中生:她总是附过于流行的事物,没有自己的独立品味。3. 高中生:政治家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附过于某个政治势力。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要附过于他人的观点。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