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一鼓

拼音:yī gǔ

注音:ㄧ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

基本含义
指第一次鼓动,通常意味着开始行动或发起攻击。
详细解释
一鼓源自古代战争中的鼓声,鼓声一响,表示开始进攻。成语一鼓意味着第一次行动的重要性,强调抓住机会,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决定性的行动、战役或竞赛中的第一步。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项目或计划的开始阶段。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次战役。当时,两个国家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冲突,双方都派出了大军。在战役开始之前,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的第一次进攻。最终,一方在夜晚的时候鸣金收兵,表示不再进攻。另一方看到这个情况后,认为对方已经放弃,于是也撤军了。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第一次行动的重要性”的意义。
成语结构
成语“一鼓”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一”和“鼓”。
例句
1. 在比赛中,他们成功地打出了一鼓,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2. 在项目启动会上,团队一鼓作气,决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一鼓”与“开始行动”联系起来,想象战场上鼓声响起,表示开始进攻的场景,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战争、军事战略相关的成语,例如“兵不厌诈”、“以逸待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军队在一鼓中夺取了胜利。2. 初中生:比赛刚开始,我们就打出了一鼓。3. 高中生: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天,他们一鼓作气地复习了一整天。
推荐词语